最近,我們鼓勵小孩發明玩具、改良玩法與分享發明...

    孩子們,真是讓我們越來越驚艷!
    而在這當中,更讓我們寶貝與珍惜的是那樂在其中的神情....
 
橡皮筋發射器,原創者-遠,改良者-仕
    團體集合時,我們邀請作者分享作品、分享創作的起源,也一同觀察所用的材料與作品之間的關係。
    我們訪問原創者:「起初,為什麼看到吸管會想到橡皮筋發射器?」原來原創者是聯想到以前做過的竹筷槍,吸管直挺,跟筷子有一樣的功能,試剪了幾刀,橡皮筋果然能卡住,於是「橡皮筋發射器」就順利誕生了,這發明引起其他小孩的注意,仕、夏跟其他小孩紛紛加入,並且改良,嘗試更多管子與發射更多發子彈。另外,我們也討論每個作品是不是有其他的材料可以做替代,在製作方法上,是不是有其他的做法能達到同樣的作用,或是更好的方式。在整個分享與討論的過程中,雲豹們提出自己的經驗、回應他人的問題,還提出假設與建議,而我們也當場就提出來的假設做了實驗,果然,驗證假設,有更好的效果,小孩見此高興地說:「真的耶!真的成功了耶!」小孩的眼神,露出無比的興奮、喜悅與滿足。

    
推推樂,原創者-鈞
創作的起源:
    鈞:「本來想要用吸管做纜車,可是後來因為做不出來,亂扭一下,就發現也可以這樣玩!」
    小孩的發現:「原來有時候好像失敗的事情,再試一下,或許可以變成更棒的東西。」


國旗船,原創者-鈞
創作的起源:
    跟仕在討論的過程中決定做飛船,因為看過有些船的上頭有國旗,所以就做了國旗,也做砲彈,可以保護自己。 


飛船,原創者-仕
創作的起源:
    仕:「我跟鈞在創作角找到一個盒子,本來想把它剪開做別的東西,剪開的時候我發現好像船喔!所以就跟鈞說可以一起來做船。然後我還想起船的後面會有排水的馬達,所以我就請幸蓉幫我弄一個洞,我把吸管放進去,也用膠帶貼起來,不然水會跑出來,剛剛還有去裝水做實驗。」
    幸:「要實驗什麼呢?實驗的結果如何?」
    仕:「我想在船裡頭裝滿水,讓水從排水馬達流出去,然後讓船可以前進,可是水太少了,不能動。」
    仕的分享告一段落,我們邀請大家提問題。
    冲:「那水會不會從吸管流到裡面去?」
    仕:「不可能啦!船會浮起來,而且我還可以把吸管往下彎,這樣水就跑不進去。」
    夏:「也可以往上彎,如果水不會很多的話。」
    幸:「我也有個問題,假裝船有些沉進水裡,如果船裡頭裝滿水,外頭的水可以從吸管跑進船裡嗎?」小孩聽完紛紛舉手要發表想法,但我們先告一段落,藉此鼓勵小孩有機會去實驗看看仕的船會不會浮起來、水會不會留進船身裡,然後再來跟大家分享。
    討論結束後,冲跑來再問了一個問題:「如果那是排水馬達,那船裡頭的水如果比吸管低,那水就流不出去了,船是不是就不能動了呀?」
    很好呀!可以思考到這樣的點。
    

    在發明、改良玩具的過程裡,小孩可以運用舊經驗、聯想、連結...不斷地形成想法、發現錯誤與困難,並且提出解決的辦法與執行,這不僅可以培養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、提升其挫折忍耐力,還能享受創意成型、成真的喜悅與滿足,而幸蓉與舒婷相信,這也能成為他下一次創作的內在動力。有了內在動力,外在的壓力(如:利誘,像是給點數、給貼紙、給好寶寶章等)似乎就沒那麼必須了。  

    在小孩發表的過程中,除了需要清楚自己的想法,還需要兼顧如何陳述能讓聽者聽懂,也需要接受他人的提問,並再度提出自己的看法,我們認為在這樣的歷程中,小孩的表達能力、思考力與台風能慢慢提升,對小孩本身而言是很好的經驗。
    在整個討論的歷程裡頭,對聽者而言,能夠練習從他人的敘述中,知道靈感的形成過程(對常常不知該如何下手的小孩而言,很有幫助)、找到重點並提出有意義的問題,這需要的不只是留心聽,還要在腦袋裡整理過與消化,不容易,但對聽者而言甚好。
    對往後而言,小孩還能更敏感相關的議題,當某次又看到船時,或許可以更有意識與有興趣地去觀察。

    這樣的活動,我們會持續進行,也鼓勵爸爸媽媽有機會可以跟小孩有這樣對話與討論的機會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幸蓉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通泉草幼兒園 的頭像
    通泉草幼兒園

    新店。花園新城。 通泉草幼兒園

    通泉草幼兒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) 人氣()